當前位置: 高校人才網資訊觀點熱議>65歲延遲退休,為什么說高校是碩士博士的未來歸宿?

                        65歲延遲退休,為什么說高校是碩士博士的未來歸宿?

                        發布日期:2023-02-06 作者:幾木 閱讀量:239 取消收藏 收藏文章
                        【摘要】盡管年輕打工人的愿望是「早日退休」,但嚴峻的人口問題當前,似乎也沒什么辦法解決。那么碩博人士如何規劃職業道路,才能減小65歲延遲退休對自己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從一頭黑發人“996”到滿頭華發的日子,可能已經不遠了。最近,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新聞引起全國網友的熱議。



                        01.

                        為什么要延遲退休?


                        今年2月2日,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實施,到2055年前后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睂嶋H上,官方早在2013年《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提到過:“……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font>


                        可見「延遲退休」板上釘釘,至于什么時候靴子落地,暫時并沒有官方確認。


                        也就是說,未來「延遲退休」哪怕先于2055年實現、甚至退休年齡再次延后……其實都有可能。


                        再加上,“60年來首次人口負增長、結婚率創37年來最低、部分地區出臺非婚生育新政……”未來勞動力減少,我國缺少新生勞動力的問題已經嚴峻到不可忽視?!吧僮踊?,意味著交社保的人在減少,“老齡化”,又導致養老金財政支出加大。


                        這些現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畢竟當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像日本,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退休年齡也只晚不前。



                        盡管年輕打工人的愿望是「早日退休」,但嚴峻的人口問題當前,似乎也沒什么辦法解決。那么碩博人士如何規劃職業道路,才能減小65歲延遲退休對自己的影響?


                        02.

                        當下碩博“就業”現狀


                        先談談當下的碩士博士找工作現狀。


                        “碩士找不到工作”、“碩士被大廠裁員”、“企業hr招人比起碩士更喜歡本科”等現象屢屢發生。碩士想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當做一份事業長久發展,這幾年也不是一件易事。



                        讀書需要時間沉淀,但即便站在學歷金字塔的頂端,“博士因年紀被企業嫌棄”“博士適應不了公務員體制內環境”等吐槽也屢見不鮮。



                        可以說,碩士博士就業的高不成低不就,讓打工人左右為難。


                        既然碩士博士光是入職/就職階段,就已經這么難了,等到中老年時期,還想「保住一份工,茍到退休」時,那可怎么辦呢?


                        03.

                        為什么說高校是碩博的未來歸宿?


                        首先,高校工作起步晚。


                        很多碩博在入職高校以前,有過多年的其他工作經歷最后才換條賽道,趕在35歲以前入職高校第一年;

                        而企業招人則更看重年齡,如果求職者二十七八,那就避免不了問起女性婚育打算,35歲更是不分男女員工的裁員“分水嶺”。


                        其次,高校環境單純,工作內容更講學術、科研、教育,更能匹配專業。


                        與事業單位相比,考公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尤其碩士競爭激烈而且崗位少。博士雖然比碩士競爭人數少點,但由于多年與學校老師學生打交道,進入體制內后,許多碩博并不能完全適應與專業不相干的基層工作。


                        無論碩博,考公上岸穩定性固然很好,但所在城市環境、同事關系、平時工作接觸的人員層次、多年科研學術夢想的放棄、與專業可以說毫不相干的工作內容等,都會讓碩博人才感到心理落差很大。


                        最后,高校的工作價值不受年齡限制。


                        按照現有政策,女性50歲男性60歲到了年齡可辦理退休手續,如果未來真的改到了65歲以后才可以領取退休金,那中間空出來的五年,十年,我們應該從哪里獲得收入養活自己呢?


                        先不談五六十歲的身體能否禁得起公司要求的工作強度,光是招聘條件,就連工廠的普通工人,如今也是“只招40歲以內”。


                        2023年某公司招聘公告


                        但高校就不一樣了。有數據表明,科研人員的學術研究峰值年齡在30-40歲、44-47歲等,那些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其優勢年齡集中在41-65歲。


                        作為高校的一名科研人員,其“大器晚成”也是有科學性的。上海交通大學就有論文分析指出:“獲得博士學位的年齡和加入所在實驗室的時長對其科研峰值年齡有顯著促進作用?!?/font>


                        高校是一輩子的“腦力活兒”,知識越多,越是寶藏。


                        而且,高校還有獨特的返聘機制和看重工齡的教育事業,干得時間越長,工作價值越高。


                        最后


                        引用一段因為《狂飆》47歲才大火的張頌文老師的演講詞:你什么時候開始去追求你的夢想視為時間節點呢?我是24歲才從事的這個行業,我把這個事業規劃到了我死那天。如果你覺得你很難的時候,就跟自己說一句明天就會好的。


                        如果你想進高校,建議盡早做好職業規劃,高校的某個工作崗位也許正在等你,共勉!


                        來源:   高校人才網V(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高校人才網原創,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高校人才網V”,如需轉載,請聯系獲得授權。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微信號:Gaoxiaojob)。
                        {{checkTextOne}}
                        {{checkTextTwo}} {{checkTextThree}}
                        + 上傳
                        默認此選擇
                        + 上傳
                        {{checkTextFour}}
                        {{successOne}}
                        {{successTwo}}
                        我知道了
                        护士一级特黄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