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線發布了“2022版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下簡稱“指數”),參與統計的高校既有公辦也有民辦,本科/高職同樣被納入其中。
△2022版全國本科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清單名稱一覽表
比起不知來源的“某某地區高校排名”(*有的可能只是某所高校宣傳通稿),此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指數表,其數據采集起始于1989年,樣本量縱向程度深。
本次排名主要從2013-2022、2003-2012兩個“十年”階段,以教學科研為基礎,在數個不同維度之下統計出結果。每張表里除了排名,高校名字后面還加上了“項目數”“總分”“省份”。
正所謂「外行看個熱鬧,內行看個門道」。大眾,尤其是高校息息相關的大學老師們,如何解讀背后的關鍵信息呢?
· 壹 ·
從數據看趨勢(本科)
首先,計算這些高校指數的一級指標十分詳盡,采用的是“6+1”模式——
本科院校:教師團隊、教改項目、教材項目、教學論文、教學成效、教學組織,以及教學競賽。
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產教融合、專業與課程、教材與論文、教學成效、教學組織,以及教學競賽。
一級指標下還有更加具體的二級指標,比如“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
可以這么說,本次發布的高?!爸笖怠北?,主要是通過分析高校教師隊伍各個層面的教學科研成果,以此作為統計數據,給全國高校在2022年展現出的發展指數進行排名。
· 貳 ·
以下6項數據結果可供參考
1、無論在2022年、2021年,還是近十年的時間段里,國內發展指數TOP3的高校(清華、北大、浙大)的地位都穩如泰山。
2、在2022年全國本科院校TOP20中,較2021年相比,排名上升的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這五所院校的共同點是“以工科見長”。
3、在2022年全國本科高校TOP50中,有18所“雙一流”高校的排名有了上升。
其中:1所上海高校,3所陜西高校,2所湖北高校,1所吉林高校,1所黑龍江高校,1所湖南高校,1所重慶高校,2所四川高校,2所北京高校,1所遼寧高校,2所江蘇高校,1所河南高校。
盡管每年碩博畢業生,都愛扎堆往華東華南地區的高校投遞簡歷,但內陸省份老牌公辦高校的發展力度依舊強勁,這是長久以來高校實力的積淀。
由此可以看出:在前列院校中,平臺的影響大于地區經濟的影響。
4、本次2022年“雙一流”高校的發展指數排名,全國147所“雙一流”院校中,有144所高校根據數據結果進行了排名。
沒有參與統計數據的分別是:國防科技大學、空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三所“雙一流”高校。(*由于軍校老師身份特殊,并非傳統意義的大學老師,數據不公開發布也合情合理。)
5、從院校層次看,盡管“雙一流”高校優勢明顯,但它們并沒有完全包攬全國本科院校排名的前144名。在全國本科高校TOP100中,“雙一流”高校僅有88所,另有12所雙非院校躋身前列。(下附名單)
6、在2022年地方本科院校TOP100的排名中,從區域分布來看——
①江蘇有11所、河南有6所,陜西有3所、廣東有7所、江西有3所、浙江有5所、湖南有4所、云南有3所、福建有3所、北京有4所、廣西有4所、四川有4所、上海有4所、山西有3所、黑龍江有4所、山東有5所;
(*全國前30名地方本科高校分布的省份如上)
②遼寧有2所、安徽有2所、新疆有2所、河北有5所、海南有1所、貴州有2所、天津有3所、內蒙古有2所、寧夏有1所、甘肅有2所、湖北有2所、吉林有1所、青海有1所、重慶有1所。
信息整理出自: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以地方財政供養為主(非國家財政撥款),通過這項數據,我們也能直觀地看到:
①哪些地方政府在加大本省高校教育資源的投入呢?
②各個省份在著重發展哪些高校呢?
對于想去高校任職的碩士博士來說,以上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