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在中學的時候,成績也還不錯,能進前幾名,但總不是第一,中考超常發揮考了全班第一、進了省重點,高中里高手如云,我也很普通,高考又超常發揮,考了全班第一,進了211院校。
我們當年是估分填志愿,出于求穩,填了省會城市的一所211,讀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新聞傳播學類,以為自己以后要去當播音員、主持人。上了大學才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沒有學過唱歌、跳舞、彈琴,毫無才藝,當主持人是沒什么希望了,只能按部就班地學習。讀完了本科,繼續在本校讀碩士,當年我們老師還勸我們去讀他的博士,可惜覺得碩士也差不多了,就沒讀。如果讀了,說不定現在在哪個高校教書了吧。
01.
新聞傳播類找個實習也很難
實習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了進入社會的不容易。別的專業實習,都發實習工資,我們專業實習,不但不發工資,而且還要托人去幫忙找。
一個老鄉在報社,不愿意帶實習生,看在我表哥的面子上帶我去了一次,后來就沒帶了。我表哥在出版社工作,經常讓我改一些書稿,很多作者故事寫的很精彩,就是語句啥的需要潤色,我和那個報社記者老鄉都經常幫我哥哥改書稿。當然,記者老鄉是有專家費的,我是沒有的。紙媒不好干,這個老鄉現在去我們學校當老師了。
02.
先就業再擇業
畢業之后開始找工作,深刻地感受到了高不成、低不就。
紙媒已經走了下坡路,省會城市的各大報社舉步維艱,考了省電視臺的文秘崗位,幾百個人競爭,1比3進了面試,沒有接到錄用的通知書。
開始考公務員,考了我們家所在的市的人社局,筆試第三,面試第二,零點幾分的差距敗北。
總得去上班啊,剛好某法院正在招聘編外聘用人員,就考取了。我負責搞一本內刊,后來領導覺得我文字功底還不錯,就讓我也負責搞新聞網,每天都要更新新聞了。工作倒也不是很忙,但也不是每天喝茶看報紙的日子,就是在正常的上班時間里一般是能完成本職工作的,我很喜歡這種日子,基本上不用加班,也能完成領導交代的工作。
但作為一個編外的人員,福利待遇都是沒有的,拿著跟最低工資標準差不多的工資(沒有任何的獎金),出差有出差補助,領導看我們工資太低,有時候帶我們出差,掙個出差補助,這個也不多,每月最多500元吧,也不怎么夠花,過年過節在編的同志發福利,你啥也沒有(他們有工會,工會福利,編外人員沒資格加入工會),還是一個碩士研究生,感覺挺難過的。
我們的一個處級領導,脾氣不大好,喜歡熊人,一般都是逮著編外的使勁熊,在編的他就輕描淡寫地說一下,我們自然也是能感受到編外的差別的。
03.
天道酬勤 終于進入體制內
當然,我也是一個繼續奮斗的人,奈何省會城市的公務員也不是很好考啊,比如省財政廳、省人大都進過面試,但1:5或者1:3的面試,好幾個人都是陪考的,我還是很不幸運地被刷了。
省會城市沒考上,我想了想,不如試試市一級的,也許沒那么難呢。
我工資低,公職類培訓的輔導班好貴啊,我就繼續自己做題啊,做行測,做申論,周末我也不干嘛,就在出租房里面做題目??荚嚨臅r候,就報了一個離省會半個小時路程的市政府某部門,心想著去練練手也好,安慰自己也許下次就能考上了。
雖然也有100多人報考,3個人入圍,但是我也順利地進入了面試。我二叔覺得我進了面試,資助了我800元,讓我買一個網課聽聽,我就買了一個。面試的時候,我也不確定要不要去這個市,因為自己心里還是想留在省會的,面試那天,我一點兒也不緊張,真的是抱著無所謂的心態來的。
早晨面試很早,要求7點之前到,我很困,只好買了早點帶到考場去吃。看著別人緊張地看面試的書,我還在吃早點,監考老師很嫌棄,等所有人都簽了到了,才讓我簽到,我也不在意??赡苷沁@種無所謂的心態,讓我沒有心理負擔,面試的時候專心于答題,面試成績崗位第一,順利地筆面試總分第一進入了體檢的名單。
進入體制之后,市直單位,也是比較忙的,剛開始的時候是做好收文、發文,按照領導的要求,搞好文件的上傳下達,確保工作順暢。然后是文件的歸檔,也不是很復雜的事情,就是要細心,按照一整套的流程做好文件的編號、歸類、移交檔案館。
辦公室的工作干了2年之后,一個同事被派駐到村里扶貧,我又接手了各種寫材料的任務,這個任務是“痛并快樂著”,每個月都有通報、排名,好在第一次干,還搞了一個全市第一,自己也挺開心的。當然,日常工作也比較瑣碎,不可能一一列舉。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像我這種性格偏內向的人這種工作對于我而言是比較適合的。
回想自己一路走來,也很不容易,沒有背景、沒有關系,連實習都要到處求人,四處奔波考試,終于得償所愿。深刻地感受到了專業很重要,文科類的,可替代性很強,對于我而言,穩定比較重要,未來還是繼續奮斗吧,畢竟還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