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先說!“有編選編!”
但要是沒編制呢?那就要結合碩博人士的自身情況,還有以下這幾個方面(劃重點)去仔細考慮了。
“只要沒編制,公辦民辦都一樣?”從筆者高校工作過的經歷來看,由于沒編制,那種浮萍一般的感覺確實是公辦民辦都一樣……但是從【福利待遇】【職場體驗】【發展空間】等方面來看,區別不是一點半點。
· 壹 ·
“沒編制的公辦,比民辦還差?”
不一定。
說說大家最關心的福利待遇:公辦民辦對大學老師的收入有一定影響,但并非是決定性的。(以下不考慮地區差異)
01.無編的公辦大專
優勢:一般來說,無論有編無編,如今公辦高校招聘都宣稱“同工同酬”;職稱和課時績效的考核標準基本是一樣的。
劣勢:無編和有編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社保的繳費比例和年終績效。
02.民辦本科
優勢:每月到手的工資可能比公辦高一些。
劣勢:普遍基本工資不高,主要靠課時費,多勞多得類型;寒暑假很多只發基本工資,甚至有的高校只發基本工資的80%左右;公積金社保都是最低標準;很多民辦高校沒有設置年終獎。
補充一點,公辦的大專職校在體系中還有國家公辦與普通公辦的區別——
如果是國家級示范性重點公辦職校,績效和課時費的待遇還是很可觀的!基本工資的基數也會比較高,國家在經費上的投入也會更多,整體收入上大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只是普通公辦,可以參考當地普通高中的老師待遇水平(有的地區會出現普高老師待遇更高的情況)。
· 貳 ·
“職場體驗有多大區別?”
(生源影響、授課體驗、工作內容、辦公室環境、寒暑假等)
01.無編的公辦大專
從生源上看,學生對學習的熱衷程度普遍不高,教學成就感相對較小;公辦學校的規章制度、行政人事、教學教務、科研平臺等方面會比較完善,但同時也會有一些“官場作風”存在,老師的自由程度不高;由于沒有編制,所以升職很難;辦公室有編的老員工資歷深待遇好,對比之下,無編的年輕老師心理落差大;普遍放假早,收假晚。
02.民辦本科
由于民辦本科的學費高,學校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教學硬件設施普遍全面且現代;本質企業+參照事業單位管理條例的“混搭”管理風格,相對公辦來說,日常工作的處理方式比較靈活,但同時存在隨著領導個人喜好而朝令夕改的情況,沒有統一的標準;辦公室環境整體年輕化,同事相處起來關系比較融洽;寒暑假或許會有招生任務。
· 叁 ·
“發展天花板,真的是本科>大專嗎?”
說到底,你是喜歡安穩的?還是追求更高職場地位的?
除了一些公辦大專和民辦本科的客觀因素,更多地還是要結合碩博求職者自身的職業規劃。
從發展規劃來看,想未來跳到公辦本科,有些人會選擇先去民辦本科積累工作經驗。不過民辦本科職稱的認可度上,具體到不同公辦高校也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本科,但是民辦的職稱,公辦不一定認。
反正去公辦本科也是非升即走,一些大學老師寧愿留在公辦大專,等待擴編機會;很多大學老師把民辦本科當作是去公辦本科的“跳板”,所以民辦本科的離職率還是比較高的;而公辦大專的老師們很多是為了留在高校,等待入編,加上科研壓力遠遠小于公辦本科,所以離職率較低。
由于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發展】一詞的具體定義,還是要看自己的人生追求。
· 肆 ·
怎么選擇合適自己的公辦大專/民辦本科?
如果要去公辦大專,最好了解一下學校的層級。
即便去不了國家級示范性的職業院校,每個省份都有幾所當地比較有名的公辦??茖W校,對比其他普通公辦來說,前者的學校規模,資金實力,生源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會更好一些。
因為大專院校更多是培養對口企業的技術人才,所以老師們也基本以橫向課題或者是應用研究為主。比較看重科研發展的老師們,也有機會借助國家的科研資金投入,保證自身技術水平在專業領域內能夠跟上當下企業的發展步伐。
如果要去民辦本科,最好注意以下幾點:
1.公辦的層級是國家定的,民辦的排名僅做參考,完全看排名選民辦不太靠譜。
2.是不是“待遇高就去哪家?”
民辦本科的工資可能會比公辦要高,但是福利與待遇遠沒有公辦穩定。所以長遠來看,未來還打算往公辦本科發展,那么最好是選擇一所自由時間較多,職稱考核較低的民辦本科,這樣你才有時間備考博士。
高校不同于其他事業單位,當你在沒編制的情況下工作了很多年,最后卻依然沒等到一個編制時……錢沒有,編沒有,還很難跳出來從事其他行業(尤其是非技術專業的文科老師們)。
此時沉沒成本已經很大,就很難有勇氣再跳出“圍城”。
所以,當很多碩博人詢問:“公辦大專和民辦本科,我該怎么選?”時,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自洽——即便當下的選擇考慮好了,未來仍會有更多需要抉擇的地方,最后發現,原來沒選擇的那一條路其實都是遺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