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
54歲頂尖學者全職回國:這是個“瘋狂”決定
對于從未在國內生活過、如今已54歲的陳家明來說,近日全職回國,加入浙江大學是個“瘋狂”的決定。他把自己的選擇比作舊時的“盲婚啞嫁”,“我還不了解‘婆家’什么樣,就‘嫁’過來了?!笨此茮_動的背后,是他縈2023-02-106 瀏覽 · 0 收藏 -
讀博期間那些令人遺憾的事情,或許你正在經歷著……
前言:博士導師因公出差,所以年前的最后一次博士生小組討論會暫時由我們資歷最深的Q學長主持。他并沒有按照以往的組會慣例先讓成員匯報自己的學術進展和項目進度,而是給所有小組成員提出一個靈魂拷問:請問在座的2023-02-098 瀏覽 · 0 收藏 -
湖北38名青年獲國家立項!90后科學家嶄露頭角
2月7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科技部下達的2022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計劃,湖北省38個項目獲批立項,獲批數量比上一年翻了3倍。承擔項目的青年科技人才平2023-02-093 瀏覽 · 0 收藏 -
以論文展評模板評價代表作與科技人才
科研產出是評價科技人才、評估科研機構的依據,但科研產出中存在量大質次的論文,不僅浪費巨額科研經費、干擾人才評價和項目評審,而且敗壞學風,劣幣驅逐良幣。在此,筆者探討論文量大質次的危害,提出論文展評模板2023-02-092 瀏覽 · 0 收藏 -
985青年教授成果入選Nature年度亮點
看到《自然》雜志將自己的工作評價為“remarkable”“highlight”,李志明的心情反倒比較平靜。這與6年前他第一次發表《自然》論文時的狀態截然不同?!霸诳蒲新飞?,我有過無數艱難的歲月,也有2023-02-083 瀏覽 · 0 收藏 -
學者曝新型學術詐騙:“審稿人”來郵件,要論文掛名
2022年底,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馬軍收到一封莫名其妙的郵件。發郵的人是一個他并不認識的印度籍“科學家”,此人自稱目前正在新西蘭梅西大學任客座教授。郵件大意是,他正在“學習”馬軍課題組在神經元模型領2023-02-071 瀏覽 · 0 收藏 -
“雙非”高校本科生Science發聲,分享獨特科研經歷
文丨沈秋月00后的張寧今年上大五,看起來比一般同齡人更加穩重。他目前就讀于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18級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醫學院校本就課業繁重,臨床實習更是工作繁忙。在這樣的情況2023-02-061 瀏覽 · 0 收藏 -
“不打算念博士,就連碩士也不要上”,讀研必須要繼續讀博嗎?
前不久,小編在某高校博導的博文中看到:早就想和碩士生們說句心里話,不打算念博士,就連碩士也不要上。這一話題在一時間引發熱議?!安淮蛩隳畈┦?,就連碩士也不要上”,難道真的就對嗎?有的人認為:“拿著碩士文2023-02-0671 瀏覽 · 0 收藏 -
80后明星教授2篇代表論文將被撤
1月30日,撤稿觀察網站發布一條獨家新聞:由于在出版商的調查中被發現數據造假,著名深度造假(Deepfake)專家黎顥參與的兩篇論文將被撤稿。而這則看似平平無奇的撤稿預警背后,能牽扯出一場糾葛近6年的2023-02-061 瀏覽 · 0 收藏 -
撒胡椒面?沒存在感?這里的高教,除了“廈大”還有啥
提起福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胡建人”“廣東人吃福建人”的梗,以及棕櫚婆娑的閩南風光、凝香悠遠的茶……可是,一提到福建的高等教育,很多人想到的卻只有“廈大很美”“高考分數線最低的東部省份”……由于歷史2023-02-024 瀏覽 · 0 收藏 -
讀研第二年已被“榨干”,她靠時間管理走出泥潭
在分秒必爭的科研圈里,如何管理時間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對時間管理,Maya Gosztyla是個高手。她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攻讀生物醫學科學博士,目前是第4個年頭,她已經共同發表了一篇Natu2023-02-025 瀏覽 · 0 收藏 -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現!”廣西高校這篇Nature實現歷史性突破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 沈春蕾因為從一個新的維度上看到了過去沒有看到的東西,謝斐的論文于2022年12月22日在Nature發表。她既是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唯一通訊作者。謝斐是廣西大學教授,論文發表日2023-01-316 瀏覽 · 0 收藏 -
異地辦學按下“暫停鍵”,高等教育應如何更好布局
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紛紛關停位于青島、深圳等地的異地建設的研究生院,這成為剛剛過去的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高教新聞之一。高校異地辦學由來已久。對于高等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城市2023-01-312 瀏覽 · 0 收藏 -
停職3年多仍發16篇論文,在美華裔學者迎最新判決
陶豐是美國司法部開展“中國行動計劃”后,遭逮捕的第一位華裔學者。3年多后,當地法院近日宣判陶豐無需服刑和繳納罰款,但因在“報告與中國合作關系方面存在過失”,他的虛假陳述罪名仍然成立,并要接受不超過2年2023-01-303 瀏覽 · 0 收藏 -
歷經2年投稿,35歲博后終獲首篇Nature
近日,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后周鵬以第一作者身份,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論文。剛步入35歲的他,給自己送了一份新年大禮。這距離2021年1月投稿的日子,已過去整整2年時間。這2年中,他經歷了第12023-01-194 瀏覽 · 0 收藏 -
更大限度釋放科技人員創新潛力——專家解讀《關于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意見》亮點
“文件對推動完善科技激勵機制,可謂恰逢其時、直擊要害,將更大限度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釋放創新主體發展潛力,有助于不斷提升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支撐能力?!眹铱萍荚u估中心研究員范云濤所說的文件,是近期中辦2023-01-172 瀏覽 · 0 收藏 -
他26歲攻克世界難題,任中科大特任教授
他1994年出生,14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5歲成為威斯康星大學助理教授,26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陳杲是人們口中的“天才”和“神童”?!拔彝Ω兄x我的父母,他們并2023-01-172 瀏覽 · 0 收藏 -
中科院博士分享:寫好一篇SCI論文的幾個“五項原則”
一篇精致的SCI論文給讀者的第一感受一定是愉悅的,審稿人、讀者對于這樣的論文都是無從挑剔的。我們有時候會抱怨,總覺得是審稿人的偏見導致自己的論文修來修去。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寫作方式,沒有一個統一的說2023-01-163 瀏覽 · 0 收藏 -
ChatGPT沖擊波已來,高等教育應做好準備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種全新的人工智能(AI)語言模型引起了高等教育界內外的廣泛關注。它可以模仿人類語言進行對話,針對人類的問話生成符合人類表達的反應,由此形成的對話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均與人類之間的對話幾2023-01-161 瀏覽 · 0 收藏 -
碩士學位論文20%末位紅線該不該劃
不久前,2022年研究生初試落下大幕?!皵D破頭”依然是考研入口端的現狀。從出口端反觀,研究生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近日,上海某“雙一流”高校出臺2023年畢業新規,要求各研究所在1月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23-01-1022 瀏覽 · 0 收藏
圈子
- QQ群 |
- 微信群